管理论坛

  • 分类计量模式在军队疗养中心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中的应用

    蒋刚华;凌静;王薇;李双齐;叶玉雯;叶细锋;

    目的 为新形势下军队疗养中心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提供一套切实有效的保障方法。方法 分析军队疗养中心医学计量存在的问题,构建分类计量模式,采取自行检测、上级检测和地方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医疗设备医学计量工作,统计并分析某疗养中心2020—2023年构建分类计量模式前后计量检定设备种类、计量检定覆盖率及合格率。结果 分类计量模式实施后,设备计量受检率从2020年的84.02%增加至2021年86.23%(P=0.570)、2022年的97.44%(P<0.01)、2023年的100%(P<0.01),2022年、2023年受检率显著提高。检定合格率保持稳定,2020—2023年分别为94.37%、97.22%、97.37%、96.89%。结论 医疗设备分类计量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医疗设备使用风险和安全隐患,确保医疗设备使用安全,为军队疗养中心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2024年01期 v.30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V-SHEL风险管理模型在医学影像设备故障中的应用研究

    李永康;任彦;左星华;许朝晖;

    目的 探讨V-SHEL风险管理模型在降低NMR、CT和DSA等医学影像设备故障发生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2020—2021年临床科室正常运行使用的15台医学影像设备,将2020年采用日常传统管理方法归入对照组;将2021年采用V-SHEL风险管理模式纳入研究组。比较两个组别的合格率、故障率和设备使用人员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设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故障率低于对照组,设备自身原因产生故障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设备整洁及规范度、运行性能和及时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HEL风险管理模型可降低医学影像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满意度。

    2024年01期 v.3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网格化管理在医疗监护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曾健;唐新;

    目的 研究网格化管理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3年1月起对院内所有监护设备实施网格化质控管理,2022年9—12月对539台监护设备进行常规质控管理,设置为对照组,2023年1—3月对539台监护设备在常规质量控制管理基础上采取网格化管理,设置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在管理质量、运行质量、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监护设备日常维护管理数据中临床操作、信息数据、质量控制检测、维护维修、报废处理维度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监护设备使用年限指数、运行利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工程师维护费用支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监护设备开机率、设备功能完好率、设备运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网格化管理在医疗监护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临床服务收益,且在提升监护设备运行质量及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2024年01期 v.30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研制开发

  • 基于单片机的便后检测提醒系统设计

    李艳娜;宫英楠;孟庆竹;夏慧琳;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和三胎政策的实施,失能老人和新生儿数量大幅增加,这些特殊人群的增加,其便后清洁护理的问题给本人及看护人带来一定困扰。本研究针对失能老人和新生儿的便后清洁护理问题研发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便后检测提醒系统,主要由控制模块、检测模块、蓝牙模块和报警模块四部分组成,温湿度传感器和硫化氢传感器负责检测大小便状况,单片机负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蓝牙模块实现与手机端的通信,在检测到使用对象大小便后,报警蜂鸣器能够及时提醒看护人帮助其进行便后清洁,避免使用对象因便后清洁不及时而造成的失禁相关性皮炎等疾病。该系统具有精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

    2024年01期 v.30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病理图像分类器设计

    朱煜尔;刘晓帆;

    病理学检查是医生确定肿瘤是否发生癌变的“金标准”,但由于肺癌病理组织具有多种亚型,医生需要反复大量阅片才能最终给出医学诊断,不仅耗时且易出错。因此,本文借助深度学习进行肺癌病理组织亚型分类研究。通过对数据库数据进行预处理,找出特征值,使用不同层深的ResNet算法构建肺癌病理图像类别分类器,模型参数调整到最优后,对比训练ResNet18、ResNet34、ResNet50三个不同层次网络模型,分析模型的accuracy、recall、F1-score和算术平均值等评价指标,其中ResNet34模型指标最佳,对肺癌病理图像的分类效果最好。

    2024年01期 v.30 21-2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基于STM32的低频穴位电刺激仪研制

    张夏;孟青云;陈正龙;施宇帆;盛晓峰;胡兆燕;刘随意;

    临床数据表明对踝足穴位进行电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加快恢复患者行走能力。本文研制了一款基于STM32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穴位电刺激仪,可根据患者不同康复需求输出不同波形、刺激强度和脉冲宽度。该系统由电源管理电路,升压电路,电刺激电路,单片机核心电路与触控模块组成,采用外部电源或锂电池供电,且可输出频率为1~100Hz、电流强度为5~20mA、脉冲宽度为100~300μs的电荷平衡的双相波或脉冲波。仪器通过将经皮穴位电刺激与传统中医穴位理论相结合,以实现下肢康复治疗目的,可为踝足损伤或瘫痪等患者带来更好的恢复效果,也可为正常人提供缓解足部肌肉疲劳、促进气血循环的保健手段。基于STM32的穴位电刺激仪具有轻量小巧、操作直观简洁和刺激安全有效的优点,具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可为之后的电刺激仪研制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0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检验检测

  • 尘肺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特征分析

    李城城;梁瑞云;

    目的 探讨尘肺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22年1—12月诊治的尘肺病患者92例,其中并发肺结核患者46例为研究组,未并发肺结核患者46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CT征象对比研究,分析尘肺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特征。结果 研究组空洞、实变、树芽征、蜂窝状影、斑片影及胸膜增厚、积液的检出率分别是36例(78.26%)、18例(39.13%)、29例(63.04%)、7例(15.22%)、18例(39.13%)、17例(36.96%),高于对照组[分别是4例(8.70%)、2例(4.35%)、6例(13.04%)、0例(0.00%)、4例(8.70%)、6例(13.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相比单纯尘肺病,尘肺病并发肺结核CT上更易检出空洞、实变、树芽征、蜂窝状影、斑片影及胸膜增厚、积液。

    2024年01期 v.30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分辨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龙晓东;欧阳晓明;梁嘉健;张俊康;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对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放射科收治的60例病例资料(疾病: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统计,均实施常规CT平扫、高分辨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各个方案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常规CT平扫检查恶性检出率为63.64%、良性检出率为81.58%;高分辨CT检查恶性检出率为90.91%、良性检出率为97.37%。常规CT平扫检查对各疾病检出率为75.00%,高分辨CT检查对各疾病检出率为9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CT检查敏感度(95.24%)、特异度(94.87%)、准确率(95.00%)、阳性预测值(90.91%)、阴性预测值(97.37%)与常规CT平扫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常规CT平扫检查Kappa指数0.612,高分辨CT检查Kappa指数0.897。结论 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高分辨CT进行检查既可明确疾病类型、性质,亦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2024年01期 v.3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基于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的无创呼吸机研究综述

    张春元 ;付强 ;王伟明 ;王伟 ;贺飞 ;

    呼吸机在危重病患者的护理和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通气模式基于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 NAVA)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系统地总结和分析NAVA技术在无创呼吸机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01期 v.30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光谱数据的增强和定量分析上的基础研究

    彭颖婕;陈建军;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是一种通过脉冲激光聚焦样品产生等离子体,对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分析进而得到物质成分和含量的一种原子发射光谱技术。LIBS由于其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样品无需复杂的预处理、检测速度快且可实现原位检测等特点成为了元素分析的一大热门,在工业、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珍贵物品鉴定、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分析元素种类与含量时,对光谱结果的分析常会受到基体效应、自吸收效应、等离子体屏蔽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提高LIBS技术的精确度成为了一大议题。本文基于LIBS的简介和基本原理和技术优点,详细分析了LIBS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光谱增强的途径,并综述了定量分析的指标和方法,为LIBS更精确的检测提供了更多途径。

    2024年01期 v.30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工智能特征融合的多模态在抑郁症识别中的应用

    谭翻弟;马晓兰;王元元;陶田田;王国燕;黄生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早期的检测和诊断对抑郁症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已经参与抑郁症早期识别与干预,本文从CNKI和Google Scholar中分别以关键词“人工智能”“文本特征”“面部特征”“语音特征”“脑核磁特征”和“多模态”进行文献检索,再结合主题筛选精读并使用追溯法获得相关有代表性文献,综述“文本特征”、“语音特征”“面部特征”“脑核磁特征”和“多模态”等技术在抑郁症识别与诊断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不足与展望。

    2024年01期 v.30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10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瞬时弹性成像诊断乙肝后肝硬化的价值研究

    李芮;姚云清;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是诊断乙肝后肝硬化的无创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肝脏形态、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半定量评分对乙肝后肝硬化进行诊断,瞬时弹性成像可通过肝脏硬度值对肝硬化进行诊断。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如何对肝硬化进行诊断以及其在临床上的诊断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是如何对肝硬化进行诊断以及其在临床上的诊断应用,二者联合诊断肝硬化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2024年01期 v.30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切口保护套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价值

    冯锟;孙江川;朱轶;

    切口保护套是一类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能够扩展切口术野,保护切口免受损伤的医疗器械,其已被证实可降低在普通腹部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为减少剖宫产手术切口并发症,切口保护套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使用也逐渐增多。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切口保护套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总结切口保护套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并对切口保护套在剖宫产手术中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出展望,使切口保护套的使用更加规范。

    2024年01期 v.3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肠道超声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肖慧;万东;

    胃肠道超声是一种无创、实时性强的检查技术,能够提供动态的影像信息,对胃肠道结构、功能和血流灌注等进行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主要综述了胃肠道超声应用于监测重症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指导重症患者营养方案的实施,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引流管的放置,评估血管,确定急腹症的病因(如肠梗阻、胃肠道穿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胃肠道超声有望成为重症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024年01期 v.30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磁刺激翳风穴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潘文秀;王继先;姚小玲;杨帅;徐珮珮;崔光卫;谢青;崔立军;

    目的 观察翳风穴体表重复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瑞金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80例首发中重度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翳风穴重复磁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选用肌电图及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Sunnybrook面部评分系统(SFGS)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0%。干预后两组的面神经功能均较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及H-B、SFG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磁刺激翳风穴联合针灸是治疗中重度面瘫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加快面神经功能恢复,为进一步改善面瘫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2024年01期 v.30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99m)Tc-MDP SPECT/CT显像在原发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赵莉;孔宁宁;袁率航;左书耀;袁明刚;

    目的 探讨~(99m)Tc-MDP SPECT/CT显像对原发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23年5月在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显像的原发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75例,共128个病灶,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或活体组织检查或影像随诊获得最终诊断,对比同机SPECT、CT和SPECT/CT三种断层扫描对原发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128个病灶最终诊断良性病变88个,恶性病变40个,其中1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2例内生软骨瘤和1例骨软骨瘤局部恶变获得早期诊断。SPECT、CT和SPECT/CT显像对原发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0.6%(36/51)、87.2%(34/39)和97.4%(38/39),特异度分别为94.8%(73/77)、93.3%(83/89)和97.8%(87/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36/40)、85.0%(34/40)和98.9%(87/8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73/88)、94.3%(83/88)和95.0%(38/40),准确度分别为85.2%(109/128),91.4%(117/128)和97.7%(125/128)。SPECT/CT显像与SPECT比较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提高(P<0.05),和CT比较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 SPECT/CT显像在原发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侵袭性的原发性骨肿瘤以及部分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局部恶变的早期诊断有很大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年01期 v.30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造影剂对上段食管癌VMAT放疗计划剂量的影响

    严维江;周杰;李明;杨云云;马兆明;马建华;

    目的 探讨上臂静脉到上腔静脉中残留的造影剂对上段食管癌VMAT放疗计划剂量影响。方法 选取10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定位时对每例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并行CT模拟定位扫描,把图像传输至瓦里安Eclipse 11.0计划系统,测量造影血管的CT值,然后将造影血管CT值用赋值方法改为40HU,采用在增强CT上做VMAT计划1,然后在增强CT上赋值修正,腋静脉至上腔静脉的大血管的CT值,做VMAT计划2。计算赋值前和赋值后的靶区PGTV和PTV的D_2和D_(98)、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以及正常器官肺、脊髓和肱骨头的剂量分布,并比较两种计划对加速器治疗跳数(MU)的影响。通过秩和检验来判断注射造影剂所造成的高CT值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结果 对于靶区PTV的D_2和PGTV的D_(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的D_(98)和PGTV的D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危及器官肺的V_5、V_(10)和正常器官左、右肱骨头的平均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的V_(20)、V_(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加速器治疗跳数(MU)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臂静脉到上腔静脉中残留的造影剂对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的靶区剂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造影剂导致了肺的低剂量区V_5和V_(10)增加,以及增加了肱骨头的平均剂量。同时,造影剂还导致了加速器治疗跳数增加(MU)。

    2024年01期 v.30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正>《现代仪器与医疗》杂志曾用名(现代仪器)创刊于1995年,其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刊号为ISSN 2095-5200,CN 10-1084/TH,是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主管,中国科学器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杂志为双月刊,页码为96页,每逢双月25日出刊,万方数据库收录。其编委会由享誉国内医疗领域的临床医学、医学工程技术专业的知名专家组成。其读者对象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及专家学者,医疗仪器设备生产研制及技术研发人员。办刊宗旨报道仪器设备研制新技术新进展,反映科学仪器在现代医疗临床诊断、治疗及制药领域的深化应用,推广仪器使用、维修和管理经验,服务仪器科研成果转化和行业信息交流。栏目设置设有论著、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研制开发、影像介入、医疗数字化、临床研究、质控监管、检验检测、器械评介、管理论坛、技术应用与推广、使用维修、行业快讯、信息视窗等栏目。

    2024年01期 v.30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